红茶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23|回复: 6

瀚海藏珠甘肃四大古镇之一的大靖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4 1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城墙·寺院·烽燧

2.jpg


                                                                      当地小山楂制作的糖葫芦。

3.jpg


                                                            古老的烽燧下面是一对互相依偎的恋人

4.jpg


                                                                              一道长城蜿蜒而来

5.jpg


                                                                           关楼之上的财神阁
        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的古浪县大靖镇,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城以东约70公里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大靖是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塞北商贸集镇之一,2007年,大靖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金戈铁马地
      提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数人一般会想到外省那些粉墙黑瓦、木构石阶,秀而媚的小镇,比如说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它们在黄金旅游线路上珍珠般熠熠夺目,魅惑着你想去一探究竟。而1月30日早晨,我探访的古浪县的大靖镇,离兰州却不到300公里,一日即可往返。它早在2007年就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门墙,不实地去看,很难想象它因何而入选。
       从古浪县城往东约70公里,在一马平川之上,远远地,我们看到一段残存的长城像黑蛇般恣意变幻。在它的回护之下,一座看似很普通的乡村小镇映入眼帘,这就是我们要寻访的大靖镇吗?我爬上并不高的残墙,公路左侧的景象现出几分不同寻常来,四五百米的远处有一座突起的山包,山包之上挺立着一座孤零零保存基本完好的烽燧,而山下的建筑隐隐可以看出是寺院的飞檐斗拱。
        这段城墙显然是解读大靖古镇的密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古浪县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靖镇的巍峨壮美,它曾是军事要塞:“大靖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旧存东、北两面墙址,展筑,计周围四百八丈,高三丈九尺,厚二丈二尺,开西、南、北三门,上起门楼三座。外城一座,高三丈五尺,周围计三百七丈,厚二丈二尺,开东、西门各一。”
        专家们对这段城墙做了测量:它由大靖镇北的罗家墩子始,转为向西偏北方向,由罗家墩子至朱家湾段城墙为黄土夯筑,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主同于地面3~4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高于地面1米多。
        汉武帝时期称为“朴环”,商贸活动最为活跃。唐代初期,大靖地名为白山戍(戍,意为军队防守),是凉州(今武威)重要的军事要地之一。宋代初期,大靖虽名为北宋西凉府属地,但实际上由吐蕃自置官吏统治。而在元时,大靖有了一个很拗口的名字 “扒里扒沙”,它在蒙语中是一个赞美之词:街市。
         而大靖的称谓来源于明时的一次重要战役,即“松山扒沙”之战。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盘踞在大小松山(今天祝松山滩古浪昌灵山一带)百年之久的鞑靼阿赤兔部纠集兵马,时而骚扰地方,过往商旅苦不堪言。当年三月,巡抚甘肃兵部尚书田乐,雄集西宁、庄浪(今永登)、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镇番(今民勤)等数路军旅,征讨阿赤兔部。三月首战告捷,九月大获全胜。从此,阿赤兔余部缩踞北部沙漠,不敢卷土重来。松山扒沙战役后,明廷改“扒沙”之名为大靖。阿赤兔部没有再来,而作为军事要地大靖,进入了新的商业繁荣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2: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世映繁华
        史书对大靖镇的地理位置的描绘简明扼要:“控贺兰之隘,扼北海之喉,用以独当一面,而使凉镇无东西之虑者,不啻泰山之倚也。”但人们更加在意的却是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要赚黄金白银子,走趟大靖土门子。”
        大靖镇有什么好?让南来北往的商旅这样迷恋?
         它和我所见到的别的陇上乡镇没有什么不同,也是纠结“洋”与“土”的二元对立中,弥漫着俗世的繁华意象。街道会显得拥挤,大大小小的摊点上摆满了五色杂陈的农副产品,两边的店铺参差不齐,乱纷纷在视线中生长着,争夺着空间,电器店、裁缝铺、美容店、农机店、五金店……全部拥挤在一起,底层生活的粗砺和温暖,一样存在。
         司机何师傅忍不住拎了几把绿油油的韭菜,他说,兰州的都涨到五块了,这里的才两块一斤。我也没能免俗,向一位老奶奶买了一串本地产的小山楂做的糖葫芦,酸甜的味道在口舌尖蔓延……
         怎样形容在大靖镇游逛的心情,我忽然想到文友师志凌的一句话:我一样一样地经过,看过,宛如主人,却是过客。
         直到看到一座似关楼的古建筑镇在十字路口,我忽然明白经商之人的那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因为关楼之上高悬着“财神阁”的匾额。
         世人喜财,幻化出一财神敬奉,以祈求神灵保佑财源广进。在中国古人心中,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分。翻遍史册,听尽野史,尊赵公明为武财神拜之,尊比干、范蠡为文财神而敬之。盖因比干为人耿直,心被人挖而不偏不向,办事公正,童叟不欺;范蠡足智多谋,功成不受禄,激流勇退,经商发财,成就陶朱事业之故。选定崇拜对象后,筑一楼阁而敬之,这样便形成了古代的财神阁。史料记载:大靖“民户多于县城,地极膏腴,商务较县城为盛”。这里驼户、脚户、车户久盛不衰,商运发达,北达包头,南抵兰州、西安。客商运出当地特产,如发菜、旱烟叶、麻黄等,运进布匹、茶叶、瓷器等。其中山陕商人最多,为大靖的商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奇异财神阁
       大靖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16根通柱建起,总高21米,周长30米,上下三层。底层砖基为重建时新筑,当中开十字拱门,贯穿四面街道,青砖座基的门洞上方,分别题写了“昌灵滴翠”,“高峡吐玉”,“古塬流金”,“瀚海藏珠”,字体嵌在青砖之中,书体古朴苍劲。二、三层为原有木楼,单檐歇山顶,进深一间,周围有绕廊,廊宽2米,中间施有三踩斗拱,每板柱子两端施柱牙,刀刻缠枝纹,檐下平板亦刻缠枝纹,起脊翘角,脊中间起南北二小脊,东西又起一脊,里面是伞盖尖顶建筑式。二楼四面敞开,依原匾文字重题4块匾额,北为“峻极天市”,南为“恩施泽沛”,东为“节荣金管”,西为“永锡纯嘏”。三楼安装阁门,阁中塑有财神坐像一尊,笑容可掬地凝望着街市之上的百姓。这座财神阁是古代民间建筑的一大杰作,以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而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一书,并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而以财神阁为中心的老城区街道,呈现出一个独特的造型:即以瑞泉商场以南为起点,经财神阁过县中医院到三中大门以西,呈一弓背型线条;从瑞泉商场经大靖镇医院,绕北关巷经大靖二小到三中大门以西,呈一弓弦型线条。东街与西街,犹如一根搭在弓背上的利箭,跃跃欲试,引而欲发。而财神阁,就像镶嵌在弓背上的一颗宝石,璀璨夺目夺目。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弓箭街、弓弦巷”。这么一个奇特的街巷造型数百年来沿袭至今,在河西地区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曾经引起不少史地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其中不乏猜测与臆断。众说纷纭,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出大靖镇往北,聆听了古刹青山寺的悠扬梵唱,登临烽燧,遥想沙漠深处曾经像风一样卷掠而来的蒙古铁骑,是何等的惬意。在长久不为外人知晓的岁月,尽管小镇在纵贯河西走廊的风沙中苍老了容颜,但它的神韵犹在。它的魅力恰恰是因为它的纯朴,它的喧嚣恰恰是因为它的安静。
        大靖镇就这样悄悄地走进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泉山人 发表于 2013-2-4 12:31
从《古浪县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靖镇的巍峨壮美,它曾是军事要塞:“大靖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2011年初,我组织了松山古城、永泰古城的活动,这两座古城均是“松山之战”以后新筑边墙后修建的军事堡垒。2011年8月又从松山古城前往“西大滩”,走过了古战场。对哪里的风貌略有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17: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7 17: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因为工作的关系,算是去过不少次这个古镇了,当时怎么就没有发现她的美呢?看来到哪里心情是最重要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

© 红茶馆论坛( 粤ICP备13007197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壹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