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7|回复: 10

土司故道,迭山秘境国庆穿越记(作者:秋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17: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茶 于 2017-11-13 18:19 编辑

土司故道,迭山秘境国庆穿越记
                                                                                                                   —世界那么大,你走过的世界才是你的世界--



        在中国,山川河流往往被赋予了更多人的情感,因此往往被人格化。当然,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山,他们默默无闻的已经存在很久了,存在于当地人的心目中,高大又坚定。它们在曾经以步代车的年代,是一道桥梁,是一个信使。
    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肃省的西南,绵延着一条伟岸的山峦——迭山,她属于岷山山脉,也同时是西秦岭的一部分。曾经海拔3767米的秦岭最高峰太白峰,近些年也被这迭山的最高峰——海拔4920米的措美峰所取代,从而使秦岭最高峰拔升了1153米。
    这座迭山东北西南向绵延,所涉及的区域包含了不同的地理单元,不同的水系,不同的温度带、地表景观,以及其他。这里富集古冰川和高原喀斯特的地质地貌于一体,可以说她是中国西部一个藏匿起来的“景观结”,近些年也引起了科学界的考察关注。
    在今天,交通愈发便利,而迭山的核心区域却仍然基本上保留了原始的状态,也罕有人至,所以极有深入体验一番的价值。况且这条道路还烙上了时代的点滴,在过去土司辖管这里的近六百年里,从土司官署抵达迭部的土司辖地,就要穿过这座山脉。这座山里叮叮当当的马蹄声一次次远去,人的脚印一年年被覆盖,这脚印有很多普通人匆忙的脚印,也有求道访学者虔诚的脚印,更有像约瑟夫·洛克这样的探险家,因好奇而停留下来的脚印。这条山其实并从不孤寂,只是因为她的神秘与幽闭。
    2017年国庆节,红茶人文地理户外的十位成员决定用六天的时间,沿着当年的土司故道,行走迭山东线,体验其中风光险胜,人文情怀。路线从甘南州卓尼县的大峪沟进 ,经过阿角小沟,翻到分水岭,趟过牛路河,抵达骨麻山北壁的桑坝隆哇大峡谷,穿谷翻山到骨麻湖畔,最终翻垭口下山从迭部的尖尼沟出。


微信公众号图片.jpg

更多精彩活动游记与视频请关注红茶馆户外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1:大峪沟(海拔2784米)——阿角小沟露营地(海拔3018米),徒步五公里

       国庆长假第一天,是一个适宜出行的日子,在路上的日子,天气格外晴好 ,秋阳煦暖,柔和的阳光把路边一丛丛八瓣梅糅合的风姿绰约,艳丽夺目。
       中午时分,红茶馆的成员抵达了卓尼县城,在县城稍作休整、补给之后,便踏上了这次重装长徒的行程。
起步的一段路程是搭车从县城到达大峪沟景区。顺洮河而下,路过博峪村,这个村子是卓尼土司当年的土司衙门所在,也是第  十九代土司——杨积庆遇难地所在。既然此次是土司故道之行,路过土司衙门旧址,我们理应去走访一番。我们沿着村中的道路向里走,如今村里的民屋已被统一翻新,换上了如一的新颜,使得包围在民居里的土司衙门旧址更显沧桑。土司衙门背倚青山,面朝洮河。如今的衙门旧址也只剩下了四下里的围墙了,墙外一把铁锁锁住了院子里往昔岁月,这衙门院邸,前些年是村小,近些年才拆除,院内还留有没拆完的教室墙基。
        这院子现在落寞了,可是掩盖不了院子正中那棵树的突兀高大,那是一棵在高原地区不多见的油松亚种,树已经很高大了,盘根错节,高高的悬在半空,垂下半个臂膀,把松塔撒落满地。墙角四下都是一些高大的树木,有梨树、杏树,李子树……,还有乌龙头树。院子里的荒草也不甘示弱,都长得半人高。墙外着三格毛服饰的老奶奶提着一袋摘自院里的秋果,其他几个人在里院摘果,院里的地上落满了果实。
离开了博峪村和土司衙门,我们继续顺河而下。秋天的气息在这个时节愈发浓厚,一路上遍布的高原林场,在阳光直耀下色彩绚丽,山顶、山腰都是一簇簇的鹅黄怀映,不时还有峡谷穿流期间,听不到水声激荡,只见到林间水汽弥散,使得整片林子都氤氲了起来。低缓的破地上,大片肾蕨干黄的身姿拂动。
        路面坑坑洼洼,越走越泥泞,越逼仄。好在水波潋滟,林木葱葱的路景,总是吸引了目光,忽略颠簸的路途。颠簸了又半个小时有余,前方出现了一条山间急流,车路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我们的负重徒步正式在此开始,此处海拔2800米。开车的师傅和大伙卸下车顶的背包,整理好,开始了第一天的徒步。
       已经是下午三点多的光景了,秋天的日头一天天偏西,白天的光景也一天短似一天。我们起步的时候,太阳已经偏斜了,不过这里紫外线强,阳光照在身上还是暖暖的。
       我们一开始行走的山路,是在一条沟谷里,山路比较平坦,道路时窄时宽。沟里山一会跑到了路两旁,一会儿又跑到了远远的台地上。水流也是,一会儿你要从她的身上跨过,一会儿又一路欢腾着和你并行,一会儿的功夫你又不知道它跑到哪里去了。
开始的路,紧紧跟着茶主的步伐。茶主一步步走得扎实稳健,边走边教我一些心得。前一晚的夜雨绵绵,使得路上常有水坑,水坑里盛满了路树的倒影,人路过水坑,倒影有了新的替换,这水坑,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放映机,有趣极了。走在山间,不时被两旁的风景吸引,刚开始半个多小时的路途,两旁的山不那么陡峭,山上覆满了各种植被。慢慢的,一些比较高大的山的面目出现了,嶙峋挺拔,山顶是裸露的岩石,没有过多植被,它们像一面面石墙矗在了沟谷里,一下子便有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茶主边走边讲这些地点的名称,愈往前走,山的形态愈发宏大、多姿了。而且不再是远远的看见它们的模样,慢慢得它们就站立在身旁眼前。
很快,到了一个天然的石门近前。这石门是在地质抬升过程中,喀斯特垮塌形成的天然门阙。它高耸雄奇,远看似乎是被挡住了去路的,可那穿流其间的河流告诉你,路是有的,唤你近前细看。
        过了第一道石门,继续往前走,路面的坡度这时也抬升了不少,茶主说前面不远处还有第二道石门。果然,不久又出现了第二道石门,这个石门要比上一个石门更加的壮阔。还没走进石门里,眼球已经被两侧突兀的巨大石灰岩壁吸引了,一个个被流蚀的坑穴嵌在石壁上,有些岩体凸出,岩壁上植被腐烂后留下一道道墨黑色的石线,那每道石线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石门,空间变得逼仄起来,两侧的山体愈发显得高大,人穿行其间,就像是一个蜉蝣,水流里都是鳞次栉比的石块。路也变得有些不好走,走过水里的石路,上到了台地,空间又开阔了起来。回头看,石门里一块块石灰岩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不长的一段路,竟包含了万千气象,真是感叹自然之雄伟!
       前行,天色开始昏暗了,路过了一个牧场,有栅栏,有简易的房舍,一行十人在这里小憩一番后,继续前行。路开始慢慢的有了不是很明显的上爬,过了一个短坡,坡下的平地就是我们第一天的露营地了。营地海拔3018米,茶主说这里早先是一个半开发的旅游点,现在还有着当初修建时留下来的木架、木桩之类。这些留下的东西,今晚正好可以被我们所用。
       一条小河把这片平地一分为二,河的左侧林木葱茏,山顶的裸岩上还嵌着一个天然的门洞,这一侧更加开阔,我们在那里扎好了帐篷。天色愈发的昏暗了,对面山顶石壁上的石洞也开始模糊了起来。在河里取好了水,捡来了柴火,搬来了木桩,大伙一同烧水、洗菜、切菜,开始了我们在路上的第一顿晚饭。这顿饭吃得有些腐败,是野外火锅大餐,大家把菜分开背上来,晚饭由森姐亲自掌勺,大家伙打下手帮厨,火锅伴青稞酒,森姐摘来的水果再佐之。
      晚霞辉映,随后,月上山头来作伴,水旁野餐,月下篝火。清脆的声响里,木柴噼噼啪啪的燃着,火苗扑闪得每个人脸庞红彤彤的。月亮一会儿把银光撒下,一会儿又藏在了云里,星星也一颗颗全嵌在了夜空里,亮闪闪。
虽是和大伙第一次相见,但没有过多陌生,大家围火堆团坐,聊着奇闻逸事,时间过得飞快,不觉就到了午夜,待火势小一些,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帐篷休息。这时天色晴好,满天星辰,不过山里天气多变,第二天的天气谁也说不准。山里的夜晚安静极了,躺在帐篷里,山间淙淙的流水声,不知不觉就流进了梦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2: 阿角小沟(海拔3018米)——垭口宿营地(海拔3512米),徒步15公里

       天微亮,我们都钻出了帐篷。朦胧里,天空阴沉,没了睡前的星光璀璨,对面山上的石洞也被浓雾遮挡了。
待到收拾妥当,天色早已大亮。我们打包背负起来,开始了第二天的路程。
       开始,我们一直贴着山边小路前行,路较窄,且略有坡度。河流一直在脚的另一边蜿蜒,这样的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再无干涸的道路可走,全都被河流替代(茶主说早些年来,水没过的地方,是有路的,如今这样,许是今年秋日连续降雨的缘故)。此次行程的溯溪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徒步溯溪,心里充满好奇,想跃跃欲试,也不免略有胆怯。换好了鞋子,挽起了裤腿,跟着队友的脚步开始过水。这水在这个季节里已经凉透了,出水的瞬间脚被冰的已经麻木,只能通过接下来不停的行走疏通血脉,让双脚重新热和起来。
淌过第一条河后,溯溪逐渐多了起来。刚开始还能走上一小会儿再过河,到了后来往往是双脚刚从水里出来,旋即又进了另一段水,大家直呼那种感觉真是透心凉,逐渐的,适应了溯溪。
        一路,风景也不断的变化,山上树木的色彩愈发的凝重,那些路边倒地的朽木上都长满了一丛丛蘑菇,可见这沟谷里有多湿润。
过完前几次河后,是一小截的短坡。爬上这个坡头,是一个圈起的牧场,麦架上挂满了收割好的粮食,羊群在左前方的山坡上流动,黄涔涔的山上,白色的羔羊,真是好看的鲜明。走出这个坡地,眼前豁然开朗,前面是一个开阔的沟谷,远处尖尖的山顶,掩藏在薄雾里。下坡进沟,路刚开始很开阔平整,地上依旧一团团的油绿,踩在上面,很是踏实。
过了这片平坦的绿地,转入一片树丛里,树丛里小河漫流,继续溯溪。浓密的植物一直在身旁更替,水柳,叶片已经发黄的白桦,还有山上的白松,铁杆松,一直交替出现在视野里。
       紧接着是一段短坡,坡上林子密的扎眼,路面,水坑遍布。出了林子,眼前豁然又是一个开阔的河谷,地面散落着细碎的卵石。往前方看,是一个峡谷,啧,原来峡谷里流水带出来的流石都堆在了这里。
开始进入峡谷了,山又耸立在身旁了,路也变得崎岖,河水也开始变深,湍急了起来。茶主提醒大家小心走路,天色愈发阴的厉害,到处都是雾蒙蒙的。路面布满了碎石,还常有坡上留下的溪水将道路冲的泥泞不堪,青黑色的石灰岩山体被雨水冲刷的坚挺厚重,塌落的巨大石块往往堆积在河道里。连那树也开始长得险象环生,千姿百态了,往往看见一棵白桦七绕八绕,就偏偏长在了悬崖边,对着一沟的急流,那些树的黄色很明艳,很容易夺了眼球。
       这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大家都低头小心走路,沿路有一两处窄的地方,只能双脚勉强通过,且那路悬在半空,踩下去就变了形。爬坡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石门,河水湍行在石壁下,在坡顶观望,这石门很高、很险、很壮观,高原喀斯特地貌在这段路上高度富集。小心走下碎石遍布的短坡,就进入了石门里,要穿过石门就要趟一条接一条的河水,所有的人都走的很小心,很有节奏,每个人在山高大的山体中间都显得很渺小。同行队伍里,最年小的秋秋忘了带溯溪鞋,比他长几岁小柒一路上像个哥哥一样照顾秋秋,拿自己的溯溪鞋给秋秋穿。走出了石门,再回看这景致,山重水复,高大嶙峋,愈发感慨她的险胜了。
       往前走,路稍平稍宽了一段,旋即又瘦峻了起来。我们一直都在阿角小沟的这个峡谷里穿行,要不停的过水,再过水,不时有飞瀑从山顶沿着岩体流下,有的流势温顺,紧贴岩石;有的瀑布桀骜,倚靠了一小段岩石之后,便摆脱了石壁,洋洋洒洒的直接从高空飞流而下,那水流如散金碎钻般,飘飘洒洒,喷渤而下。这时细看那山体,尤其是那流瀑飞泻的山体,不觉已从石灰岩变成了渗水性同样厉害的砂砾岩,那些石灰岩的山体往后退了几步,在更高、更陡的山上了,它们掩映在重雾里,色彩凝重,朦色里,仰视那长在山石上的高大笔直的松柏,愈觉得它们高大挺拔。
峡谷里湿润极了,岩石上经常有水滴滴答答的滴落,氤氲的气息在流淌。有的突出的岩壁伸出来的部分,如同是一个天然的庇护所,正好可以在下面休息,休息时在石壁上顺手摸一下,全是渗水。天气愈发糟糕,小雨下了开来,雨势慢慢的大了。一路上,茶主顾及每一位队友,陪着走在最后的队友,指导走在最前的队友,我们十个人,走的梯队虽有前后之分,却是一直在一起。
       山石的形状千姿百态,有像一座座宫殿的羊背石,有的又像是劈开的一面面背脊,有的地方连丛的山体中间突然耸起一面高高的山体,尖尖的,直楞楞的插入空中,这些地貌都印证了这里曾是古冰川,冰川退缩,然而侵蚀的印迹却留了下来,千百万年以来,这里的地貌抬升、覆盖、侵蚀、再裸露,那些正地貌不多见了,可是负地貌都留了下来,才有了现在这般雄奇的景致。那些凸起岩石上面都长着一圈圈松柏,松柏就这样装点了他们的冠顶。
       中午时分,半天的溯溪结束了,想来这半天也已过河三十多次。短暂的休整补给后,我们开始了后半天的赶路,一路要爬升至垭口,翻山到宿营地。走出不久,经过一个山间宽大的流瀑,凹凸交错的砂砾岩体被一道道黑色石线装点,流水从岩顶飞泄,先是窄瘦,待到落下来都宽大细碎了起来,抬头在崖底仰望,水汽扑得身上湿辘辘。雨下得愈发大了,大伙纷纷穿上雨披,上坡路在雨水里泥泞不堪,黑色的泥土粘黏性很强,踩下去,鞋子就和泥精密结合了。对于路旁树干上长得密密麻麻的柳花菜,只能投去热情的眼光,却是腾不出手来。
       这一段雨中向垭口的爬升, 大家都爬得有些吃力。雨水拍打着脸颊,身上虽有雨披防雨,但都是冰凉的。森姐因为身体原因,又持续过水,这一段路对于她又是身体上的负荷。伴着山路上移,一丛丛高山杜鹃出现在路旁,有的还是绿油油,有的已经枯叶散落一地。
       到了半山腰回看对面山景,很是感叹呢。一个接一个的峰丛,各种形态的岩石,被红黄绿各色的植被点缀,缤纷极了。这时的雨势更紧了,风把雨披都吹得鼓了起来,能见度迅速降低,数步之外已经是模糊一片,一切风物都罩在了浓雾里。在一块大岩石之下,大伙稍避风雨之后,又继续向垭口爬升,路上不时出现叠嶂的高山,朦胧一片,水声隆隆,茶主说那是一个落差很大的飞瀑,晴天里尽收眼底,浓雾里只听得到气势,看不到阵势。
       虽然是一直在爬山,偶尔有段路却是平坦的,这时候就可以顺带观察一下这里的高山植被。那些高大的松柏,林桦自然是醒目,而那些贴地的小植物也别有风采,龙胆科植物的花苞在雨天里都蜷缩成了一个个的小拳头(这些花苞是堪比安宫牛黄丸的名贵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配料之一,藏药很多的药材也都是来自于高原这片土地上);但那牛蒡子,小蓟的花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已经在浓雾里紫红一片;车前草这时节长得肥大坚韧,厚实的叶片耷在地上,多少只脚印踩过,它们依旧油绿;偶有一两株沙参探出头来,这个季节,他们的盛花期已经过去,不免看起来有些孤零。这些可爱的小植物,入药又入景,默默得一年又一年装点了这片世外山地。
       继续在雨里爬了半个多小时,手套已经被雨浸湿,湿哒哒得粘在手上,袖口没被雨披遮住,也被雨淋得湿漉漉。快到垭口了,快到顶的那段路就像一片湿地,踩在草上,冒出来的全是水,还偶有黄花散落期间,山坡上干燥些的地方全是一片片葱郁的杜鹃林。站在了垭口顶,又是一大片的平地,这里一边通往卓尼,另一边抵达岷县。
        略休息了下,刚刚小些的雨势又加急了,我们没有过多停留,继续靠右前行,奔赴我们的宿营地。走过开阔的直路,下到左侧的小沟里,山路又变窄了,雾更重了。在烂泥里愈往前走,山体的形态愈让人称奇。先是它们单独高大得从半空斜压下来,后来又突然跑到了一起,只在中间留一条小路,他们的身体像是一道道的波浪组成,整体光秃秃的,只有零散的苔藓附着在上面,这应该是地质年代里,冰川或者流水侵蚀的痕迹。它们就这么直观得展现在眼前,不得不感慨自然之伟力。
       过了这个侵蚀的沟谷,一下子又开阔了起来。只是眼前的色彩已是白茫茫一片,这里已经凝结雪了,而且雨夹雪还在持续,牧场在,只是这季节牧人已不知去向。
       再前行数步,是一个盆地,一条河流穿流而过,把盆地分成了两岸,这里就是我们第二天海拔3512米的露营地了。不停的走时,感觉还好,可停了下来,寒冷迅速袭来,在我准备支帐篷时,鬼鬼建议我混帐,大家也都附议,我当时也手脚冷得厉害,就听从了大家的建议,没有支开自己的帐篷,住在了秋秋的单人帐,他和小柒两个男孩子一起混帐了,在外面,大家一路上互相的照顾,往往比风光更让人暖心。
       这时候其实也就五点多的光景,天阴,不一会儿天色就慢慢变暗。雨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帐篷外的河水咕咚咕咚得流淌,外面是没法待了,火堆指定是燃不起来了。太冷了,身上越来越冷,感觉自己似乎仿佛要失温了,无心观景,快快吃饭,换上所有的厚衣服,早早钻进帐篷睡觉。刚躺下也觉得冷,防潮垫的一面还湿了,不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得睡着了。明早起来,就要走出卓尼,走进迭部境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3:垭口宿营地(海拔3512米)——分水岭、牛路河大峡谷(海拔3670米)——牧场宿营地(海拔3470米),徒步 14公里

       一夜里睡得不很踏实,前半夜听到雨点一直噼噼啪啪拍打着帐篷,下意识的把睡袋又裹紧了些,后半夜才算睡得踏实,也没冷着,早上六点多的时候自然醒了,耳旁帐篷外的河水声咕咚咕咚。可睁眼环顾四周,感觉很逼仄,帐篷的两面都快贴到身上了。伸手试了一下,厚厚的东西,重重的压着帐篷,竖耳细听,淅淅挲娑的声音落在帐篷上。呀,下雪了,实在怕出去挨冷,而且天还没亮,就伸手在帐篷里把外面的雪往下推弹,推弹完继续躺下。大家这时其实大都醒了,不过都蜷在帐篷里彼此对话,还是森姐有魄力,她一个人跑到外边,在雪地里拍照,招呼大家。
        一直也不能睡着,八九点的时候,听到在路上在外面喊天晴了,这一嗓子把大家伙都喊起来了。爬出帐篷,可不,天真的晴了,环顾四周,白茫茫一片,这昨天一路上还是秋天呢,一觉睡醒,就已经到了冬天了,有些恍惚的感觉。
       雪很厚,有十多厘米厚。到处都被雪覆盖了,山上白的雪,黑黄的岩石,又被太阳照的红彤彤的,像是童话里山魔王的宫殿。河流还在奔腾,只是水边全是一团团的雪,河流这时候更像是一条飘动的玉带。帐篷外,大伙昨晚挂在登山杖上的雨衣,现在都成一个个小雪人了,我们的帐篷也都包裹在积雪里。那些树,白色里隐者鹅黄,,剥离不了两个色带的界限。
       茶主说雪厚,不急着马上走,既然还有时间,一小伙人上了对面的山坡。虽是今冬的初雪,可是这里高冷,又是早晨,雪踩着已经很瓷实了,嘎吱嘎吱声让你完全忘了是在哪个季节。坡顶,对面沟谷里一座连一座的山林尽入眼帘,山间云雾缭绕,松林披上了银霜,这景象猛然出现在眼前,惊愕与欣喜之余,剩下就是感叹眼底之景美得突然了。再往前走,能看见另一面远处的群山了,群山叠嶂,雾气穿梭,微黄的晨曦撒下一道道线束,照在这些山上,朝阳周围露出一片湛蓝,此情此景,让你忘记了寒冷,更忘却了时空,开朗的森姐高兴的一遍遍欢呼。
       下了山坡,开始吃饭烧水,收拾背包。剩下的蔬菜还有不少,今天的路肯定不好走,大家提议留一小部分蔬菜,剩下的,秋秋和小柒放到了半坡牧场的屋子里,牧场里没人,也许也不得所用,不过这样处理是最好不过了。可这时太阳藏起了猫猫,时有时无的。不管怎么着,不能一直停留。十一点的时候,我们出发了,开始了第三天的行程。
       首先我们要翻越这个分水岭,一起步就是一个爬坡,我爬得有些吃力。一路上茫茫的冬景,越往高爬,越看得真切。黄叶掉落了一地,在雪地里,那些叶子半隐半现,视觉对比很惹人注目。到了半坡回头看,昨晚的宿营地慢慢得没在了山谷里,这个坡顶依旧开阔,在这里环顾四周,视野也更开阔,再回看昨晚住的宿营地,真是一块避风温暖的好窝地。
       平地走不了太久,就是一截下山路。走完下山路,又是一个上坡,这个上坡可不好走,须得小心谨慎,因为很多的路,其实都是光滑的石头,下过雪,脚上又有泥,大家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天最终还是没有晴起来,这时候已经完全是阴天了。路边一丛丛杜鹃叶上挂着一小撮一小撮的白雪,大家开玩笑说,杜鹃花这时节又开放了,远看,还真像一朵朵白花盛开在远山近谷里。这段湿滑的上坡走完,又是一段平地,地势也开阔了起来,走路又轻松了。
       李哥是我们中间年纪最长的,可体力过人,而且还很有经验。大多时候他都是大阔步的走在最前面,稳健匀速,给我们带路,并且都是带入正规,这样我们的队伍开路,断后都保障满满。每一天,李哥和同样体能优异的在路上、茶主、轻舟哥都是我们的开路者或者断后者。还有森姐和老虎姐,她俩都是女强人,平时锻炼有素,在户外体能棒棒哒,而且很热心,森姐一路上很是照顾大家的吃喝,所以这一路,即使在野外,吃得一点也不赖,火锅、炒菜米饭、各种面都是我们的正餐,老虎姐喜欢拍照,她体能又好,每次拍完都能赶上来到前面。鬼鬼年轻,但也是老驴了,她一路上教我不少,有困难她就把自己的东西拿来给你,时刻关切着存在的困难。小柒倒数第二年轻,身结实,而且很勇敢,一路上照顾着最小的秋秋,别人有困难他即时帮助。十八岁的秋秋瘦高瘦高,有些青涩可爱,可走起路来是一点也不含糊。茶主每天都操心关心着所有,是一位很认真负责的领队,他走路,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当,跟着他的步伐走,很舒服。轻舟哥挂在肩带上的臂包里装满了好吃的能量片,吃几粒,就能量满满。在路上一路上都是最嗨皮的那一位,他各种关于酒壶的叮当笑话带给大伙儿一路上的前仰后合。这一路,红茶馆的团结、互助和温馨,哪怕过后想起,也是温暖如初。
       走在前面的人,都在前面的一个空地边停了下来,待到近前观看,眼前景象真是震撼。脚下是一个宏大幽深的峡谷,在这雪天里,伴着呼啸的风,一种苍远感阵阵袭来。茶主这时给大家解说,这峡谷下方就是洮河和白龙江的分水岭(洮河是黄河的支流,白龙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那这里也就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了),而右侧最高耸的,有些像冈仁波齐的那个山峰深处就是牛路河的发源地。看来这里的地貌完全体现了以前在一本书上说的,迭山北坡的地貌体现了洮河的沉陷与白龙江的抬升,而且断层地貌在这里也是比比皆是。茶主告诉我们,接下来的路程就是今天最险的一段了,我们要从山顶沿着窄峭的石壁垂直下降两百米直至谷底,谷口窄峻且积雪深厚,大家都拿出冰爪换上,准备顺峡谷下降。
       峡谷入口挂满经幡, 要开始扶着石壁下降了,果然,起初的那一段最是惊险,一侧是岩壁 一侧是悬崖,路窄又陡滑,还有碎石牛粪散落,落哪只脚,要怎么落,都要准确,只要一个疏忽大意,都可能粉身碎骨。好在大家互相扶持,走下了这段最险的石路。在又窄又滑又陡的那几步路,我下降的时候都不知迈哪条腿合适,茶主、李哥还有森姐他们指导和帮我,使我顺利走下了那段险路,绷着的神经也一下子松弛了。
       要从谷口不断往下走,先绕着小路转个弯,绕到刚才谷口的斜侧下,再绕弯,再继续下坡,蜿蜒曲折的山间泥路,时宽时窄,拐弯崖边上的树叶黄灿灿,牛路河源头的那个山头始终被云雾遮挡,看不到真面目。四周每一面的山都很高大,要不断的仰视,瞬间就有了自己很渺小的感觉。越往下走,积雪愈薄了,半山腰已然出现金黄一片的树林了。半山林子不远处,是一个牧场。茶主、虎姐他们五年前曾来过,大家都记挂着牧民家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但是现在牧场里没有人,只有屋外菜地里被雪半掩的荨麻草透着一层油绿。在牧场小憩一会儿,盛满了谷槽里流下的山泉水后大家伙继续下山出谷。
       往下的路,雪已经掩盖不了树木,山上也不再是光秃秃的了,红桦、白松,铁杆松,落叶松……把这面山坡点缀成了一个湿漉漉的小森林,山地的垂直分布在这里很是明显。路面落满了桦树叶和松针,那苔藓厚厚的长在树干上,把树干都包严实了,这里有多湿润呐。秦艽叶片贴伏在地面上,叶片中间长得饱满的花籽苞一颗颗嵌在里面,这里的覆盆子在这时节才开始成熟,淡竹叶也长得只有手掌高,可见这里的确寒冷。
      牛路河源头的那个山头,下山时始终能够看见他的身影,仰视,很雄伟。下到了谷底,一条河穿行谷里,这就是牛路河了,我们要前行,就要过牛路河。第二天的溯溪就从这一刻开始了,大家换鞋过河,下了一夜的雨雪,今天的河水要比昨天过的水深了一些。
       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不断趟河,今天大家伙已经习惯了过河,换上溯溪鞋,挽起裤腿就下水了,出水赤腿走在雪地里,白的雪,绿的地,还有光腿儿的我们,那模样远远看着好酷好屌。河岸上两边的灌木丛里,很多山珍,有木灵芝,还有烂木屑里一丛丛的蘑菇,马皮包,蘑菇和木耳,尤其那木耳,一个个肥厚鲜红,真是惹人馋。除了这些,还有可以随时填肚皮的野果,尤以白色的麻木居多。
       沟里没有植被的地方,山体的地质裂变一览无余的展现。 趟完这条沟谷里的牛路河,大家小憩。小憩时,雨又来了,接下来的路又是一个上坡,顺着这个上坡路则是进入另一个峡谷,茶主说接下来的路也是极富挑战性。果然,没走多久,又是一个石门,这石门一样的险胜,石灰岩壁上水滴不断,山间河流,比起昨天石门里河流,水更深更急,水流急湍,那颜色都是奶绿的。脚踩进去,有很多的大石头,踩稳当了,这流速很快的山涧急流也并不难淌。身后山顶上,积雪白茫茫一片,因为人类涉足少,树干上的云雾草都和柳花菜长到一起,纠缠在一起了,把整个树干布当成了绿色。
       穿过这道石门,是一个急转陡峭的石坡,石坡上亮晶晶,尽是散落的含有方解石的石块,或大或小,堆得满满的,有的石路很窄,双脚不能并行通过,一不小心踩偏,就会滑倒。而山的左侧则是水流激荡的峡谷,流水把峡谷切割的幽深,水声巨大,颜色凝绿的发白,常有巨大的石块横亘在河道里。这路,正如茶主说的,像这样的土司故道,马帮都难以行走。走过一路的险胜,都铭刻在了心里, 在这峡谷里,欣奇见到了粉红色的麻木,他们掉落在路面的小水坑里,像是一朵朵的红花。
       爬出这段险谷,继续前行。上路,走了几步泥路,就又开始趟河了,然后再走泥路,再过河,走到后来,对于过河已然习惯了,过河就像走平路一样,穿着溯溪鞋不断的在烂泥和河水里交替,走过烂泥的鞋子一入水又被冲洗的干净。
到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次淌河,河上横着一个木栅栏。男队友拆下几根木头,待所有的人通过,又把木头插进去。大伙继续爬坡,这一天都又冷又累,不想再换回登山鞋的队友穿溯溪继续走在烂泥里。
       这时雪又下起来了,天色也暗了下来,往上的山坡大家普遍都爬得比较费劲。因为还没有到宿营地,茶主告诉大家拿出头灯,准备好走夜路。爬到前面的队友发现前面有牧场 ,牛都在附近的山头徘徊,可见这个牧场是有人的,大家商量不行就在人家牧场里露营。可是走到近前敲门,却没人。
天已经黑了,我们借着灯光继续往前走,去事先确定好的宿营地——宝马滩。抹黑走路,走得很是不易,全是泥水混合物。走到前面的栅栏处,遇到了两位桑坝村来的牧民,正好是刚刚路过牧场的主人,他俩邀请大家去他们的屋里住,今晚下雪又泥泞,这善意的帮助真是雪中送炭。跟着他俩进了房屋,屋子里热腾腾的感觉好温暖,大家上了炕,炕上温度把大家身上的寒意逐渐去除,炉膛里的火也燃起来了,烧水煮饭,主人还割了羊肉烤给我们吃。
       走了一天 ,爬山下谷,趟河上山进峡谷,而且天公也不作美。尽管大家都累了, 但这会儿大伙都很是开心,起码今晚有个住地,而且还是个热和的住地。大伙儿兴致高涨,烤着衣服鞋袜,吃着饭,和牧场主人聊天,不觉已到了午夜。躺在热腾腾的炕上,一天的疲乏一点点的在散去,希望第二天起来,会是一个好天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4: 牧场宿营地(海拔3470米)——宝马滩——峡谷宿营地(海拔2799米),徒步22公里
       依旧是六点多的时候,就都已经醒了。走出暖和的屋子,外面还是冷嗖嗖的,好在天气已然好转,天边发白,云雾布满了眼前的山谷,看样子今天应该是个晴天了。昨晚天黑,得早这才看见屋对面的山体,竟是那般的奇特,一个直耸的山体之顶,竟是螺旋着的直上的一个锥体。这样独特的造型真是少见,应该也是早期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吧。
       勤快的茶主早早起来就做好了饭招呼大家,吃过早饭,太阳也出来了。我们道谢告别了两位善良的牧人,开始了我们第四天的路程。天虽然晴了,可路依旧泥淖湿滑,沿着昨晚的路,走出了才让家的牧场,爬到了半山坡,太阳把四下落满积雪的山体映射的伟岸又神秘,人走在其中,感觉被包夹在两面山体的中间。半山坡一只白脑袋黑身子的牦牛在那里,同行的队友想给它拍照,还没有拿起相机,牛突然咆哮着从山坡上冲了下来,着实吓人一跳,好在赶走了这只牦牛,看样子这牛是个头牛,许是误认为我们要侵犯它的领地,开始了反击自卫。
       爬到坡顶,泥泞的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阳光直射在雪地上,不是很灼眼,但四下里的风光完全是隆冬里的模样,只有略高的灌木丛可以看见黄绿的颜色,这里就是昨晚预定而未抵达的宿营地——宝马滩了。这一片地方平整,又在一个洼地里,背风向,还有河流从中穿过,四周有高大雄奇的山体作为屏障,真是一个休憩的好地方。           
       沿着河流走出宝马滩,又是一小截下坡,泥土的颜色也在这里由黑壤过渡到了褐壤。到了坡底,向右直行,猛然间就被眼前的景观震撼了,心情真的是新奇又激动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不曾想到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里隐藏着这么多鬼斧神工的神奇所在,这一次出行可谓大饱眼福,心灵涤荡了。这是一个雄伟的沟谷谷口,高大又险峻,人在这里,哪怕数步之隔,都是渺小的。入口开阔处的地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灰岩碎石块,两面的石灰岩石光滑又漆黑,流瀑延着石体流下,这段路的尽头,两侧的山体聚到了一起,在中间挤出一条隆起的小路,我们要通过这里,就要沿着这条小路,上坡,依旧窄峻,岩石铺天盖地的全聚了过了,有的岩体在外面还罩上了一层同样的岩体,仿佛是戴上了帽子。河流在山体流淌,常有巨石横列其中。
       这坡先上,再直行数步,又是下坡了。半坡可看见对面就是一条悠长的峡谷,那就就是桑坝隆哇大峡谷了,峡谷里流水蜿蜒,黄绿相间的树木点缀其中,一面面褐色、黑色、白色的山体掩映在薄雾里,时隐时现。下坡的路依旧不好走,碎石很多,牛粪很多,在坡底,可借助的小路窄的只能侧放下一只脚,须得右手扶岩壁,双腿交替,左手借助登山支撑才能下到坡底,每一步都要踩实、踏稳。茶主和老虎姐先到坡底,在下面指导我,接过我的登山杖,数十步后,安全抵达平缓的坡底。
        到了坡底,道路开始好走了,回看刚刚路过的这段坡,雪山与砂砾岩的山体、石灰岩的山体交错在一起,一缕缕黑色的石带垂下山体,一条条飞瀑从山上流下,又在山下汇成河流,半山腰上还零散分布一个个巨大漆黑的落水洞,从这壮丽的景观里走出来,总是要忍不住回头再多看几眼。
进到大峡谷,开始了这条峡谷的穿行,峡谷里河流蜿蜒始终,要必须趟水,我们开始了第三天的溯溪。换好鞋子,挽高裤管,这一天不知是还处在刚刚的兴奋中还是怎的,趟水都竟不觉得冷了。小柒索性将自己的溯溪鞋拿给秋秋穿,自己穿了登山鞋溯溪,两个人始终在一起走,不过秋秋脚大,小柒的鞋子有些小,他走久了开始脚疼,走得慢了下来。走在前面的轻舟哥,发现溯溪的鬼鬼在后面慢了下来,就留在后面等鬼鬼跟上来一起走,每一天细小的点滴,在这无人的山谷,细细咂摸都会是一股流淌的暖流。我们一会走在河水里,一会儿又穿行在林木间,林地、河流不停的穿插着走。山谷里潮湿的气息弥散,即使那些倒地的朽木都长满了苔藓或者菌类,林子里土又成了黑土,落叶、积雪、水坑、烂泥混在一起,这样的泥路走了这几天,已经习惯了,也不再会去考虑鞋子是否会弄脏。早晨的阳光穿透了林子,把光线照在了每一枚叶片上,金黄色的光点就这样不时灼闪在山谷里。
再往前走了一段,远远的尽头出现了一个高大的灰白色山体,光秃秃的山被云雾环绕着。茶主说那就是迭山的第二高峰——海拔4781米的骨麻山。这骨麻山还未到近前,它的雄姿已经令人折服。我们接下来的半天就是要以骨麻山为目标,穿行在这骨麻山北壁的桑坝隆哇大峡谷里。
       峡谷里时而开阔,时而狭窄。不断在林木和灌木丛中穿梭,中午的时候走出了灌木林,到达了一个山坡上,山坡被阳光柔和的光线浸透,四面高山上,阔叶林、针叶林次第而上,再往上,是已经覆满了白雪的裸岩。高高的山顶像雄狮,又像其他各种可以联想的事物,雪线,阳光使得他们分外突兀。牛群在山坡上时远时近的吃着牧草,顺带漂我们这些少有的外来之客几眼。
        在这面暖烘烘的山坡,从每个角度拍照都是大片,大家也很是高兴这一天天气一直晴好,拍了一些照片,休息补给好后,我们继续下坡入河沿着峡谷穿行。坡路上,在一丛丛灌木丛下,一颗颗红色饱满的果实分外显眼,蹲下细看, 是成熟的阳蒿瓜的果实,这植物它的根系和果实都是治癌防癌的名贵药材,尤其对乳腺癌有效,没想到在这高山之上,这样集中的出现了。我们纷纷采了一些,剥开食用,有一股重重的药材味道,鲜红的果实水分饱满,果肉里嵌满一排排的种子,果肉充饥又解渴,在后来两天的路上,随时都有这种植物生长于路两边。
        坡底过河又进入密岑岑的原始森林里,粗壮高大的白松一棵连着一棵,地上厚厚的苔藓里长着蘑菇、附子、羌活这些植物,还零散的分布有肾蕨、野菊花,丹参和悬覆花,它们现在都过了花期,分布更加稀疏。最喜欢这悬覆花了,小时候就爱在秋天采摘它,它的每个花苞都不大,但细看却很是耐看,每一个花瓣小小的像针芒,排成了伞序状,有些冲的气味里带着一股清香,它即是香料,也是药材。而林间最多见的就是野芹和肾心形的款冬花了,它们叶片肥大,光线把它们的经络照的玲珑剔透。
       钻出林子,仍是过河,过河后要么继续趟河,要么上山,山路往往走着走着突然断开,小心走过又开始宽阔,那土路被雨雪冲的稀松。这三天里,河水的深度一天深似一天,都说秋水涨腻,从八月初开始到现在,甘南地区基本都是在持续降雨中,这无疑使得山间水流流速加快,水深加深。
峡谷里刀削斧劈,水声激荡,又有林木葱郁,这儿可真是植物的天堂,随时都有榛子、各种大大小小、红白各色的野果可以采食,前些年倒地死掉的竹子一片片杂横在地上,颜色已经乌黑。
        林子时疏时密,走出林子,前面矗立着一面巨大的石壁,石壁漆黑笔直,即使是在午后,山顶还萦绕着云雾。一路相随的河水在这里开始欢腾起来,先是左拐右拐的拐了几个弯度,然后汇进了横流的那条河里,分别贯通两边的峡谷,我们先是轻松地过了那左拐右拐的小河,等开始过那条横着的河流时,心底真正的害怕了起来。一入水,河水已经漫到了大腿,快速流动的河水冲击着双腿,每迈出一步,或者把登山杖挪动一下都需要极大的努力,咬紧牙关,坚持着,用力踏住河底的每一块卵石,一步步小心翼翼,终于走到了河对岸。和我一起过河的老虎姐就在我的身边,她过河的时候被困在了河中间,动不了了,我看的见,只能干着急,因为自己也站于水中,束手无策。好在老虎姐很镇定,对岸的男队友过来拉她,她最终有惊无险,趟过了这条湍急的河流。后来李哥说当时的虎姐在水中就像一个雕塑矗立着,虎姐也说如果不是在路上和小柒过来拉她一把,她怕自己坚持不了太久,茶主也说七月份他们来的时候,这条河都没有这么急,这么深,可能是最近降水频繁,使得河水发生了变化,这条河过得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绷紧了,觉得自己过河后, 腿都有些抖。
        过河上短坡,沿着左侧的峡谷前行,路上的石块大小不一,全是白色的。侧头回看,那笔挺的山下,一道白色石河铺散下来,一直到了脚下,又延伸到了前方,这石河又是这里古冰川运动的又一实证了。
       没走多久,到了刚才那条险河的下游段,河水依旧深湍,大家探试几次,找到了较易通过的河段,这一次在没有牵引绳的情况下,我们一个个排成长队,小心翼翼得淌河,可能是我太紧张了,走到河中间的时侯,竟然有些晕水,快速转移视线,才很快安全淌到了河对岸。到此,这一天要过的河就都淌完了。
        接下来的路仍然在峡谷里的山地上穿梭,路时高时低,我们左攀右上,一会儿爬坡,一会儿过桥,行走在茂密的林子里,不时给你惊喜,突然就会有飞瀑从林间垂下。有的路面,出现了一些地质裂变,走路须得小心,曾经的独木桥也换成了现在宽阔安全的大木桥,桥上挂满了五彩经幡。
沿着岩壁,前行上坡,贴壁直走,眼前突然又是一个开阔的平地了,绿油油的草地,桦树、松树散布其中,树下的白蘑菇长得比手掌还要大,马儿零落在草地上吃草。傍晚走在这片草地,恍惚回到盛夏,预定的路线是要过这平地下方的河流,到对岸半坡的地方露营。只是这时大家已然很累,而且小柒探河,河水又深又急,夜幕也垂降。为了安全起见,今晚就在这距骨麻山咫尺的山下平地里露营。
        这一天是八月十五,天气很给力,虽然晚上下了一阵小雨,雨后,天还是晴了,在雨棚里吃了晚饭,大伙都回帐篷休息了。我和森姐挑拨了一会儿火堆,木材太湿了,一会儿火也灭了。玉盘高悬,四下里银白一片,骨麻山的和周边的裸岩被浸在了夜雾里,一片凝白,林子里淙淙流水声,在这时的安静里变得醒耳了。
        我和森姐信步走到林边,林子的轮廓,天上的云朵、星星又一下沉进了暮色里,这些天每天都在各种天气里行走,确实是累的,可一想过了明天,后天就要返程了,不觉感慨时间飞快,我们的迭山土司故道穿越就要接近尾声了,森姐也感叹夜色柔美,难以忘怀。我俩还想继续信步,无奈已是仲秋,山间夜凉如水,凉雾袭来,我和森姐也只能各自回帐篷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5:  峡谷宿营地( 海拔2799米)——骨麻山——骨麻湖宿营地(海拔3452米),徒步7公里
         一晚上闹肚子,许是肠炎发作,或者吃得有些问题。折腾了一晚上,早上睡得正迷糊,听到大伙感叹日照金山美丽,忙收拾好钻出了帐篷。可不,浓雾布满山谷,山顶被照得橙红,山体被朝阳映成这样的色彩,平时并不多见,在这一次的迭山之行中,只要有晴天,就会看到这番景象。
       这一天,天晴的分外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阳把浓雾穿透,从树丛里射穿过来,一丛丛光束慢慢的向上移动,光源中心七彩斑斓,光束亮黄,每束光里充斥着雾气和水汽,光的通道如此清晰,就这样,近距离看到了丁达尔效应。光束投在草地上,把绿地映得玲珑。山坡上走下一队马匹,它们就像是我们养的马一样,跟着我们,温顺的配合我们拍照。慢慢,阳光普照了,暖暖的,大家晒了会儿帐篷,打包收拾好东西,准备淌昨天未能成行的河流,这条河是这次徒步行程中最后一次溯溪,想来,过去这三天里已经至少溯溪一百多次,蛮多的了呦。
        鉴于昨天傍晚突发的险情,茶主把所有的人分成了几队,分组过河。这最后要过的河也深也急,但和昨天那条河比起来要好一些,无奈我这一天双腿打软,有些虚脱,给不了力,一入河就晕水了,多谢森姐和在路上,他们扶着我,我才到了对岸,一汪碧绿的河水依然如青玉流动。
上了河岸,换好衣服,大伙儿开始了骨麻山的攀爬。这山之上是裸岩,好在雪线之下全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只是个别道路依旧湿滑。我一开始就落了下来,心里着急,眼看着今天要拖大家后腿了。可是一用力,自己的双腿就先跪了下去,速度明显跟不上大家伙,热心的虎姐和森姐决定留下来陪着我走,她俩先是帮我分担了一些背负的东西,又一路上在爬坡的时候,拉我或者推我。肚子一直在闹腾,他俩给我水和药,服用下去情况好一些了。初次相见,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这样细心的照顾和陪伴,我心里温暖又感动。
        在森姐和虎姐的陪伴下,我们三个往山上爬。沿着山脊,停留下来的时候,满眼都是佳景,随便拍张照片都是全幅大片了。四下的山有的突兀,有的掩映在树林里,山的颜色或黛或青或白。近旁林子里的松树,有的两三个人才能合抱的了,红桦长得高过林间,珍珠梅长得高过了头顶,倒下的粗壮树木随处都是,白色的灵芝不经意间就可能悄悄的藏在某个树干之下。
        其他的人都在上面等着我们仨,我们在下面不时听得到他们的召唤,终于和他们汇合了。茶主说前去的路上要通过一处危险的悬崖,所以所有的人必须要都在一起。大家关切的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又是给我给水又是给我给药的,还帮我分包背东西,鬼鬼身体不适,也要帮我背东西,除了感动和感激,嘴笨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合适,大家帮我,我的包一下子轻了很多,也能跟得上大家的步伐了,森姐和虎姐依然一前一后一直陪着我。走了一会儿,路过了茶主说的那个危险的悬壁,果然险峻,崖几近是垂直的,崖下的路窄窄的,而下面就是悬崖。须得双手攀着石壁上凸出的一部分才能过得去,先过去的轻舟哥和小柒站在崖边窄路的外侧,把大家伙一个个保护着接到了悬壁另一侧的开阔地带,绷着的心又放松了下来。在户外,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是多么温馨!
       沿路,灌木丛下好多红红的阳蒿瓜果实,森姐眼尖,看见了就摘一些。 上爬,不久我们到了林线和裸岩的分界点,团团白云飘在裸岩上方的天空,青灰色的山体突兀的矗在那里,山顶有的地方平展,有的地方又是山顶之上形成的一个个小峡谷,剩半截的木桩上又长出了小树,红桦的叶子牢靠的黏在枝头。这里视野开阔,对面垭口的群峰,远处的群峰全都尽收眼底,天气晴好,没有风,大伙儿都很高兴,在这半山开跑,休息,留影。
天气不错,停留的时间略长一些。休息好了,继续沿着山路前行,吃了在路上给的药,肚子这会儿好多了,不闹腾了,走起路来要比早晨有精气神了。这条路一直是绕着山体走的,慢慢的走到了骨麻山的正侧面,有山间的清泉从山顶流泻下来,泉水清澈到能看见水里每一块卵石的纹络,我们几个在泉边接水休息,抬头猛然看见半山上,一张巨大的人脸看着自己,先是吓一跳,细看,那脸有鼻有眼,表情全然,那竟是山石呈现出来的面貌,大家都说,真是像极了人脸。再前行一段,往下是一小截下坡,坡下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地,刚下到平地里大家一起拍了些照片,天气突然转阴了。
今晚的露营地在半山的骨麻湖边,我们询问茶主是不是还很远呢,茶主很认真的说不近哦。大家赶紧加紧了步伐,路边零落的矗着一个个巨大的白木桩,走了一小截路,就看到下面的坡底一弯如月牙碧绿的湖水静静的躺在那里,大家这才知道茶主是开玩笑的。
        大伙抵达了湖边,这骨麻湖,有着各种神奇的传说,据说这湖边一天四季,要是大声喊叫,即使晴天也会下雨,这个湖有天然的出水口和入水口,湖水一直保持常态,因为湖水碧绿,它有着高原玉湖的美称,湖四周都是茂盛的原始森林。不过可能因为这玉湖因为神奇而声名远播,所以到访者众多,这湖边的草地上、木桩旁堆了不少垃圾,尤以气罐居多,看来有时出名真的并不是一件好事,高原生态脆弱,这湖又是当地人心中的神湖,此情此景,似乎是有些不入景的。
       大伙儿扎好了帐篷,取来了泉水。可惜天公依旧不作美,天空阴沉的厉害。接着吃了几丸在路上给的药,我们拿了剩下的炒面去湖边的煨桑台煨桑,青稞伴着松柏燃了起来,桑烟升起,大家期盼感恩一路上的平安,刚才水波荡漾的湖面竟然也平静了下来。煨了桑,我们开始转湖,湖的对岸林木茂盛,枯枝落叶散落在水面,湖光山色在对岸皆入眼帘。
       转湖回去,天色竟然出奇的亮开了些,很快天黑了,天空暗了下来。这是我们这次在户外宿营的最后一晚了,大家伙都把剩下的硬菜拿出来,一起烩饭、蒸米、炒菜、下面条。饭准备到一半,突然就下起了雨,大伙儿合力,在雨中赶紧把雨棚支了起来。支好没多久,正炒着菜呢,暗夜里朵朵白云出现在了夜空,月亮的半张脸露了出来。啧啧,天晴了,看来这湖边的天气果然如传说的那样多变。
        月明星稀的八月十六晚,晚宴很丰盛,森姐、茶主、在路上一直忙乎,我们打下手,炒出来的藕片和土豆片好吃极了,拌着米饭、胡萝卜丝、肉臊子面、肉块、兔丁,一顿大餐喔,饭后还有苹果月饼佐餐,那四个苹果小柒背了一路,森姐都没舍得给他吃,野外的什么都很美味。
       十六晚的湖光山色,也美得出俏,值得静心体会一番。湖面这时成了一面镜子,两个玉盘交印在了这方天地里,湖边的林线高低错落,暗夜就是一幅深色的油画。当然,这个时候的骨麻山,在月色下也丝毫不逊色,山体被映得银白,凸出的地方明亮,凹的地方暗沉。光线的明暗使得它更立体,再细看,这山的面目和白天又不一样了,白天山上的人脸很清晰,现在不清晰了,在另一测又清晰的出现了一个小姑娘的脸庞,白天轻舟哥说这山形就像是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你若自己去体味咂摸,也真的如这般形容。如果现在站在山顶,这半山的景致肯定更是美得不一般。
        慢慢的,天空中的云散尽了,星星悄悄的嵌满了天空,没想到,天一下子晴得这么彻底,大家都高兴的紧,只是天晴得愈好,夜晚愈冷,必须要生火。这里不愁没有木柴,路上、林边、林子里到处可以捡来木柴,我们分头去林边林子里捡来木头,下了几天的雨雪,木柴有些潮湿,一下子燃不起来,助燃了几次,火旺旺的燃起来了。这些木柴都很耐烧,围着篝火,大伙围团席坐,许巍的悠远的歌声在缓缓流淌,大家说着话,夜色越来越来深,大家逐渐回帐篷休息了。
        想来这是徒步中和大家一起在户外的最后一晚了,所以打算多待会,围坐着热热的篝火聊天,后来就剩下我、在路上还有拍照回来的茶主三个人,半夜在路上也回去睡了。我和茶主一边扇着火堆,一边聊天,这一路,从一开始,茶主和大伙儿在各方面帮助我,照顾我,感受温暖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不少。这火红的篝火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暖到了心里,月亮已经升到了头顶,秋季夜空里,悬着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们还是小时候看到的模样,湖对岸一切清晰可见,就像白天一样。这个夜晚真是美好呐,火红的柴火渐渐的黯淡了下来,已经到凌晨三点半了,得回帐篷睡会了。回到了帐篷,这是这次最后一晚在山里睡觉了,前些天还想着睡床上真舒服,现在最后一晚了又不舍,感慨和不舍是正常不过的,该睡了,不然天要亮了。帐篷外面结了一层薄冰,看来今晚要比前些天还要冷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6:骨麻湖宿营地(海拔3452米)——骨麻山垭口(海拔3800米)——尖尼沟,徒步12公里
        果然,晚上睡得有些冷,六点多的时候,茶主叫大家起来,说光线正好,赶紧出来搞创作了。麻利的钻出帐篷,外面真冷啊,我的帐篷都冻成冰帐篷了,看看大家的也都差不多,帐篷外都结了冰。不过风景真的美艳,朝霞布满了湖边的天空,朝阳从云霞里跳出来,它的光芒在林子里传射,在湖面上播撒,玉湖一下子变成了金湖。随着太阳逐渐升高,骨麻山也变了橙红色,变得通透晶亮了起来,这光在周边的山上游移,依次在他们身上停留,转而又映红对面垭口雪线之上的群峰。
       大家搞好了创作,开始煮红薯稀饭,从昨晚开始,我们在湖边吃得如此丰盛,森姐盛赞骨麻湖,结果说湖名时口误,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开玩笑一致说这就是我们大家的麻辣烫湖了。
        刚做好第一锅饭,雨又噼噼啪啪的落了下来,雨点冰凉,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得已大家都钻进收拾了一半的帐篷里。好在一会儿功夫,天又晴了,而且晴得很彻底,不过大家再不敢大意了,不敢大笑大喊了,这多变的湖边天气下一刻不知道又是什么样,赶紧吃饭、收拾打包,开始往对面山头的垭口方向攀爬。出发时,恰巧碰到黑拉村路过的村民,他们牵着马匹缓缓走过湖边,我们互打招呼,他俩嘱咐我们收拾好垃圾,我们也把剩下的吃食赠与了他俩。
        肚子今天已经好多了,不过一开始就是爬坡,还是有些吃力,森姐和虎姐还是像昨天那样一前一后陪伴着我,路上,她俩和在路上又替我分担了一些。
        骨麻湖慢慢被抛到了身后,不时还想回看一眼,这碧水苍山,如世外桃源,隐藏在这山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灌木丛散布在山坡上,倒地的林木多已干枯。骨麻山的另一面整体的呈现在了眼前,昨天那个半山的脸庞还在,不过表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昨天是凝视的表情,今天眼神似乎变得有些低沉,真是神奇。这些恢宏的青白色山体离得那么近,置身其中,一种高远的感觉袭来,仿佛置身在另一个时空,另一个世界,那些石灰岩石壁很多都是几近垂直的,整体形态万千,有个山头完全是一个坐佛的模样。这些石灰岩的山底大都分布有流石坡,一道道青色流泻下来,想想如果在那里行走,肯定很险,很有挑战性。
       上爬再左拐再上爬,到了海拔3800米的垭口,垭口的斜坡上长满了大叶杜鹃,这杜鹃,当年约瑟夫·洛克惊叹于它的美丽,将这些种子寄回美国,从此有了迭山高山杜鹃的又一个高山亚种。在这里,骨麻湖的全景尽在眼底,宏大的全景,秀丽里透着刚劲,绵延里全是亘古。
垭口的山顶挂满了经幡,堆满了祈福的石堆。垭口的对面叠嶂山峦,一层层铺陈到了远方,山上长满高大笔直的乔木、落叶木,如果换个时空,说自己是在伊犁地区,没有人不会不信。这里的风很大,大得快要把人吹翻了,不敢过多停留,开始下坡,坡面上有一些古冰川运动留下的石河时有出现,天气晴好,山上的叶子有的发红,有的发黄,山坡上,龙胆花都开了,在这高山之上,这里的龙胆花每一个花苞都很大,颜色多以淡蓝色为主,偶有几株紫色的韮白垂下花苞,这可是野生的调味料,放在嘴里,味儿冲一些,倒是提神。
       下坡走了一段,又开始了上坡,坡上有干冽的山泉流出,再左折,是一段斜坡,坡面上全是贴地生长的大大小小的秦艽,过坡右拐,剩下的就全都是下坡路了。这个地方正好是一个延伸出去的小平台,把眼前的林木葱郁的山谷和身后裸岩遍布的山体划成了两个不同的地理单元。半山是牧人的牧场,这沟里不时都有牧人的牧场筑建,山坡上除了松树,红桦,还有果树,麻木的叶子已经发红,一串串白色果实缀满了整棵树,树枝都变得沉甸甸了。
       下完这道直坡,就绕到另一个山体的左坡,我们顺山而下,骨麻沟的全景这个时候看得很全,红的、绿的、黄的植物交叉在一起 ,这里植被的种类真是丰富啊。大家下山快极了,茶主开玩笑说,这就是口口相传的“上山死狗,下山疯狗”的那样,垭口周边的裸岩,随着下坡,一点点的消失在了视线里。

       下到了骨麻沟里,顺河出沟,垭口的裸岩又能看得见了,绿树,白岩,黄树,色彩的对比可真是鲜明。牧场里的牦牛看到来人都冲上了对面的山坡。这骨麻沟也是绵长,好在都是直路,走起来容易。轻舟哥丢了东西,后面的队友帮着找了一圈,也没找见,只好放弃寻找,继续出沟了。山下的牧场要比山上阔气,房子修的高大了,还在房子旁边的地里种满了萝卜。越走越热,大家边走边减衣服,穿回了夏天的模样。平路上风景也和第一天进沟一样 ,有几道石门要穿过,沿路河水一直都在身边,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忽远忽近。
        走了一个多小时,走出了骨麻沟,进入了尖尼沟的小沟,走了一会儿,接我们出沟的车来了,大家卸包上车,包一下子卸了,净着身子走,轻松得有些不适应,大家开玩笑说,这些天下来,基本上已经人包合一了。车辆穿行在尖尼沟里,从小沟到大沟,路越来越开阔,房屋多了,耕地也多了,圈养的牲畜也多了起来。在山里行走生活了六天,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原始的状态,不过我们还是要最终回到尘世的,出沟,上大路,车外景色依旧美丽,村落一个连着一个,我们回到了人间,沿路要去的高原溶洞正在修路,不方便去,这次的徒步活动就到此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尾声:迭山,这个隐藏在西北地区的高山,这个核心地区到现在还只有牛羊徜徉的隐秘世界,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植物王国,地质公园。他从古冰川形成的时刻,到地质隆升的时期,再到不断的冰蚀覆盖再塑造的岁月里,一直默默无闻的存在着。在这条土司故道上,探险者来了,留下了惊叹,带走了他们凝固的容颜;我们来了,留下了脚印,是它的过客;我们走了,带走垃圾,记下美景,我们依旧是过客。生命蹉跎,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个过客,做一个大山之子的过客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在路上,我们盯着自己双脚的同时,我们还要不停的抬头,转头,用心,停下来。这座山,他幽静,所有的生物在他的臂弯的安详繁衍;这座山,他安静,静的承载了百余年的觉乃文化,土司文化和外来文明;这座山,他还险峻,他把能想象的地质地貌都给一一呈现。在这共生的世界里,所有的生物休戚与共,而这座山啊,一直都在,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他是否险,这险其实在你的心中还是在你的脚下,就待你自己去体味了。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全新的叩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户外运动用品与装备手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

© 红茶馆论坛( 粤ICP备13007197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壹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